学习本没有什么固定的方法可循,也没有什么捷径可走。但在几年的学习中,似乎渐渐总结出了几个学习的关键词:其一是“自信”,其二是“勤奋”,再次是“方法”和“效率”,最后是“目标”。只要真正做到了上述几个关键词,那么学习成功的喜悦,就离你们不远了。

——引用自2008年的我

2008年,将近10年前,我居然说过这样的话?我自己当然完全不记得了。

昨天回实验初中考试,顺便就看到了贴在墙上的我。2005年入学,2008年毕业,十几年前的初中时光,如此短暂又美好。

时间总是越过越快,小学觉得时间好漫长,好想快点结束。初中三年,也是慢悠悠的过去了。一晃高中了,三年又三年,高中在毫无感觉中也过去了。再一晃,大学四年真的是一眨眼而过。

但是十几年过去了,总觉得身上的东西越来越少——除了肉越来越多。

自信。还有吗?从小学到初中到高中再到大学,身边优秀的人越来越多。当然是所谓的优胜劣汰导致之前的一部分同学已经提前回家结婚生子。但是优秀的人越来越多也导致了自信越来越少,甚至自信全无。

勤奋。当然,自信也可以靠勤奋来充值。但是从小学学到初中,再学到高中,整整12年时间都在学习,不会累吗?答案是肯定的,当然会累。大学又学了一年多,玩了两年多。一直到现在,你说还要叫我学,实在是累。但是除了勤奋还能怎么样?

方法。以前的时候,学习只要照着课堂上讲的,回去把习题做了,就完事了。老师照本宣科,课后习题做完,最多买本王后雄多看两眼,那已经算是很好了。但是现在呢?没有人来教你。所有的一切都需要自学。自学,难免有方法上的区别。然而方法也是要自己摸索的。

效率。以前可以专心学习几个小时,甚至一天。而如今,一天下来能有一两个小时高效率已经算是不错了。人越长大,杂事越多,越难专心。

目标。这是最关键的。小学的时候,老师会告诉你,好好学习,能上个好的初中。于是我好好学了,考上了当地最好的初中。初中的时候,老师会告诉你,好好学习,能上个好的高中。于是我好好学了,考上了最好的高中。高中的时候,不用老师告诉你,所有人都会告诉你,好好学,能考上一个好的大学。但是我并没有。当然最后还是考上了一个不算差的大学。到了大学,再也没有人告诉你,为什么要学习了。为了工作?还是为了读研?无从得知。于是大学生是最浪的一个群体,因为没有目标。没有目标自然不知道努力的方向。极少数明确自己目标的人,在大学四年通过自己努力,都会取得不错的成绩。

当然对我来说,大一的目标就是转专业,于是认真学了一年。但是转专业完成后呢?仿佛失去了所有的目标。一下子就懈怠了下来。仿佛读研也是必然的事件。

然后,阴差阳错,居然就读了博士。而且是在毫无任何积累的情况下读CS的博士。自然也不知道目标是什么。以前的目标,都有当时阶段的权威人士告诉你,你这样做了,就一定能实现。比如你高考好了,就一定能考上好的大学。但是现在呢?你这样做了,就一定能发文章?而发文章又是为了什么?为了毕业吗?毕业又是为了什么?为了找工作吗?找工作?能找到什么工作?无从得知。也没有任何权威人士能打包票跟你说,你这样做,就一定能找到什么样的工作。

但是你不勤奋,就肯定没有好工作,不是吗?